我都有在認真健身,為什麼肩頸上背反而越來越痛?
宏康復健專科診所 - 陳相宏醫師
35歲的上班族女性,長時間要看螢幕打電腦、低頭回Line簡訊,導致長期肩頸痠痛。在一次朋友聚會中,一位在健身的朋友就說她缺乏運動,建議她要健身,強化上背肌力才不會一直痠痛。她找了教練開始身體力行,但是每次健身完,反而肩頸更痛,通常要休息個一週才能再上第二堂課。教練跟她說這是正常的過程,因為平常都沒健身運動,幾次就會改善。接下來的幾次課程,教練慢慢增加啞鈴的重量和組間的次數;但是痠痛的狀況依舊沒有改善,直到第五堂課上完,她已經痛到影響到睡眠,甚至手發麻,教練建議她先暫停課程去看醫師找出原本疼痛的原因。
以上的場景都是真實,且每週都會有這一類「認真健身、但越做越痛」的族群掛病號,為什麼會這樣?醫師不是建議我們要多做運動?要多健身多增加肌力、才不會痠痛,但為什麼健身反而沒有改善?越做越嚴重!
回到剛剛上班族女性的案例,在經過詳細的問診和檢查,才發現病患大學畢業後沒有規律運動,升上主管後又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,因而上背的肌筋膜都非常僵硬。臨床測試也發現胸肌緊繃和背肌無力,且輕輕按壓都會誘發病人的疼痛。頸椎的X光檢查下,也呈現第5,6節有椎間盤狹窄和骨刺,做骨刺神經理學檢查,也會讓病人瞬間手麻;我請病人說明一下她的健身運動。教練說因為她肩頸痠痛,應該訓練強化上背,所以安排了「肩推運動」和「划船運動」。這也是基礎健身很常用到的運動訓練,病人也示範了她健身時的動作,我發現有三大問題,而這也是很多人在健身時容易忽略的。
健身運動常出現三大錯誤動作模式:
1.沒有在正確的起始動作:(如圖一圖二)
在做上背的健身動作,還是呈現錯誤的烏龜脖、圓肩及駝背,自我調整本體感覺不足且原本就習慣錯誤姿勢,再加上教練沒有好好看顧在健身「起始動作」的姿勢是否正確。一旦起始動作錯誤,頸椎和肩關節就會呈現過大的壓力,肌肉就會承受過度的張力,每做一次動作、就是一次的傷害。
2.動作的過程、出現不正常的代償:
在「肩推運動」(圖一)和「划船運動」(圖二),照理說應該是上背肌群、擴背肌及三頭肌出力,其他的肌群做一個輔助的腳色。然而當上述肌群沒有出來做功(可能因為啞鈴重量過重,肌肉沒有喚醒),就會造成其他「代償的肌群」出來做功,譬如說,脖子的肌群(胸鎖乳突肌)過度的出力,常常會看到當重量超過自己負荷,健身者就用脖子出力(臉紅脖子粗),然而健身不是脖子在健身,錯誤的代償會使得原本沒有痛的肌群也痛起來、本來就有問題的疼痛卻沒有改善。
3.健身超過自己能負荷的能力:
現代人能運動的時間短,都會希望以最短的時間達到訓練的效果。但是運動的訓練和肌力的增加本來就不是一蹴可幾,是需要時間的累積,有時候訓練超過自己能力負荷時,肌肉的疲勞沒有得到好好的休息得以恢復,可能多增加一組的訓練,就會造成肌腱的撕裂傷及疼痛的發生。
(圖一肩推運動)
(圖二划船運動)
肩頸上背痠痛、健身需要注意的三大要點:
1.避免過度強調單一肌群訓練:
在上背及上身的健身訓練,很容易會強調單一肌群的訓練,女生會駝背痠痛,教練就會強調要加強後背肌群(斜方肌、擴背肌和菱形肌),男生想要看起來上身比較壯就會強調練胸肌,然而在這樣「單一訓練」的過程很容易造成肌肉的痠痛和受傷,人體的肌群作用是很複雜的,是以肌肉環環相扣的筋膜鏈概念,以及主動肌群與拮抗肌群作用去組合出一個動作。
上班族肩頸痠痛,很常的原因是前側筋膜鏈(胸肌、前三角肌)太緊、後側筋膜鏈(束脊肌、擴背肌和菱形肌)太弱,造成筋膜鏈的失衡,在健身訓練的過程,必須先把前側鏈做靜態的伸展拉筋再慢慢加強肌力訓練,相對後側鏈的肌群是因為太弱所以訓練的組數可以比前側鏈多1-2組,這樣才是完整又周全的訓練。(如圖三)
(圖三)
2.加強靜態伸展及動態關節活動:
健身前原本就長期不良姿勢肌肉很緊繃,因為運動時間有限,沒有適度的伸展放鬆,一旦重量訓練,肌肉反覆的收縮刺激,更容易造成肌肉的僵直和發炎。以肩頸痠痛的案例來說,大部分人是駝背、圓肩及胸肌太緊,在訓練計畫前必須要把前側鏈(胸肌)做靜態的伸展拉筋,搭配肩關節活動和肩胛骨內收運動,再開始由後側鏈(背肌)開始訓練。
3.強化核心肌群和脊椎穩定:
所有的健身動作,核心肌力強化和脊椎穩定都是健身的基本功,沒有好的核心穩定,在做上半身的肌力訓練,就很容易讓姿勢垮掉,且無法有效的發力,在訓練肩頸的健身課單中,核心的穩定訓練是一定要加入的。簡單的如橋式、棒式、深蹲、硬舉及平板式都是可以增強核心肌群和脊椎穩定的訓練。
上述個案我建議暫停健身課程,先積極處理頸椎神經性問題,再藉由復健運動、徒手治療改善了她長期圓肩及駝背問題,同時指導她正確工作姿勢、健身運動的觀念。四週後她開開心心回到例行的健身運動,不用再擔心《健身不成反傷身》了!
健身風氣在這幾年盛行,復健科醫師也會鼓勵病人,在有氧運動之外,也要增加肌力訓練,除了可以預防肌少症,也可以增加肌肉筋膜血液循環,減少痠痛改善生活品質。然而在健身運動前,初學者還是建議先找復健醫師評估身體是否有不適合的擺位動作?或是先處理肌肉骨骼原本受傷或痠痛的問題,之後再找專業教練指導,才能徹底的改善痠痛增強肌力。
RELATED POSTS
熱門關鍵字
- 椎間盤突出(14)
- 復健(10)
- PRP治療(9)
- 半月板撕裂傷(9)
- 台北復健(9)
- 台北復健科推薦(9)
- 增生療法(9)
- 宏康復健專科(9)
- 復健科推薦(9)
- 推薦(9)
- 旋轉肌撕裂傷(9)
- 滑脫(9)
- 物理治療(9)
- 疼痛治療專家(9)
-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(9)
- 精準治療(9)
- 肩膀痛(9)
- 膝蓋痛(9)
- 運動訓練(9)
- 陳相宏(9)
- 陳相宏醫師(9)
- 陳相宏院長(9)
- 髖關節痛(9)
- 髖關節退化(9)
- 鼠蹊痛(9)
- 下背痛(5)
- 肩頸疼痛(5)
- 腰痛(4)
- 骨質疏鬆(4)
- 急性肩痛(3)
- 鈣化性肌腱炎(3)
- (2)
- #肩頸痠痛(2)
- Prolotherapy(2)
- 增生療法注射(2)
- 翹腳骨盆歪斜(2)
- 顏面神經麻痺(2)
- 髂腰韌帶(2)
- PRP(1)
- PRP增生治療(1)
- PlateletRichPlasma(1)
- cervicogenicheadache(1)
- 再生醫學(1)
- 右肩疼痛(1)
- 囚徒健身(1)
- 坐骨神經痛(1)
- 增生劑(1)
- 屁股痛(1)
- 左肩疼痛(1)
- 燒燙傷(1)
- 肩頸痛看哪科(1)
- 肩頸痛舒緩(1)
- 肩頸痠痛(1)
- 肩頸痠痛原因(1)
- 脊椎側彎(1)
- 腳拇趾外翻(1)
- 膏肓痛(1)
- 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療法(1)
- 落枕(1)
- 薦髂關節疼痛(1)
- 退化性膝關節炎(1)
- 頸因性頭痛(1)
- 頸椎(1)
- 骨骼肌肉疼痛新冠疫苗(1)